這篇文章是以色列第一大報「最新消息」內資深記者Orli在Annapolis會議之前的評論報導。
「最新消息」是個中間偏左的報紙。這篇評論的希伯來文有些難,我們上課花了快兩個鐘頭讀這篇文章。

回家跟老溫討論,他覺得作者是個「沒大腦的左派」。我倒是不這麼覺得,作者的文章裡還是寫出了她對於「兩個國家」較務實的看法。這可以說是以色列觀點。

如果大家對於其他觀點有興趣,就麻煩大家自行閱讀cnn, bbc…等國際媒體評論啦。

***************************************************************************


至少我們曾經努力過

如果美國總統布希希望帶領美國回到過去的榮耀並帶給以色列與巴勒斯坦人希望,他必需在 Annapolis的會議上拿起麥克風談兩件事:巴勒斯坦政府要負起責任處理難民的問題;以色列政府必須接受耶路撒冷將劃為兩半,分給兩個政府。以色列政府必須接受,因為巴勒斯坦國家將建立於67年聯合國的土地劃分標準。

但是看起來,布希做這件事的可能性為零。他將不會關心中東問題,他也並不真的想要關心這個問題。在他七年的白宮生涯裡,對於巴勒斯坦與以色列的衝突他從不想介入。七年來他從未拜訪以色列,他也拒絕與阿拉法特的會面。對於中東問題,他漠不關心也不瞭解。布希忽視以色列-巴勒斯坦以及以色列-阿拉伯國家衝突的代價,就是該地區人民的鮮血。他任期內對中東問題的漠視,使得這裡如同羅馬競技場的血跡斑斑。如果他當初給予以色列機會與敘利亞對談,也許第二次黎巴嫩戰爭(2007.02)就可以避免掉。然而從布希的眼裡,阿蕯德(敘亞利總統)是個拒絕往來戶。

在伊拉克,布希是失敗了,但他還是相信他帶給了伊拉克民主的可能性。

在他卸任的前一年,他開始瞭解他會在歷史的一頁中成為戰敗總統,並且讓美國面對真正的危險~伊朗,而沒有任何解決方案。Condoleezza Rice,跟布希站在同船上的夥伴,因而提出Annapolis的構想,希望能扭轉歷史對布希的評價。以及對她的!她不希望他們任期滿後兩個人各自回家,而留後繼者泥沼及充滿戰爭鮮血的爛攤子。

為了把布希拉出泥沼、為了讓阿拉伯國家可以正視面對伊朗危機、為了讓阿拉伯國家看到布希為了巴勒斯坦做了一些事~以及為了讓以上的事情可以成功,布希也必須設法分裂敘利亞跟伊朗的關係。因而多年來認為阿蕯德政府軟弱而危險,一直不贊成以色列政府與政府對話的布希,多次拜託敘利亞政府出席這次會議。

問題是,布希這麼努力的促成這個會議,並不是因為他想要讓會議成功,他並不相信這個會議會有實現中東和平的可能~至少不是現在。

布希開啟這個會議,因為全球的人都在等著他關心處理中東問題,而不是相信有真正的解決辦法。會議當天,他會穿得美美,講很多好聽的話、跟客人同歡。會議結束後,他可以跟歷史交待說:至少我們曾經努力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inniei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