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刊登於「人本札記」2014年十一月號)

2014-01-27 16.52.25
我家小雅


每年暑假,都是我提心吊膽,神經質發作的時刻。

認識我夠久的讀者,大概都知道我有個情緒波動較大的老大小雅。幾年來我跟雅爸總是陪著她,訓練她的社交技巧、共同尋找平復她情緒的方式。

而這樣一個時時要父母跟其他大人處理她情緒狀況的小孩,上了小學一年級之後,狀況卻有了極大的改變!一來她這些年從經驗與大人身上學了不少,在人際關係上較成熟了一點,開始學會避開引起自己情緒高漲的情況;二來她在學習上的優越,帶來了老師們與同學的肯定,讓她變得自信,對於自己有較高的肯定,也讓她的情緒變得穩定而自在。

小雅變得開朗、友善、穩定、外向。幾乎聽不到她跟朋友之間起什麼衝突,也不再聽到她回家哭著抱怨與其他人處不來。連今年六月台灣「天下雜誌」來採訪我家時,記者也驚嘆我筆下的小雅跟他們看到的小雅,若判兩人。

不擅交際的孩子

對我而言,唯一的問題是她從小學一年級上學期學會閱讀之後,就一頭栽入書海之中:下課時間看書,在安親班也一直看書。學校導師跟安親班老師都跟我拍胸脯保證她一切安好:「她還是有跟朋友們一起玩耍的時候啊,她還是有參與各項活動啊,就是有小孩比較喜歡看書嘛!」

他們要我相信小雅就是這樣的個性,她適應良好,快樂自在。但我們都有注意到,漫長的暑假,是小雅難熬的時期~突然離開學校的常規,又必須整天跟同儕打交道,處理人際關係,對她而言壓力很大。

這幾年的暑假,零星的發生了幾次跟朋友以及安親班老師的小衝突、小誤解,也算是輕鬆平靜的度完,然而今年的暑假,卻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

八月中,安親班的幾位老師即將離職,九月份要上小學一年級的小孩即將加入安親班。

某一天的早上十一點,我接到安親班老師的電話:「雅媽嗎?我們在地方活動中心,小雅剛剛在活動中跟某位同學有不愉快,所以她就跑掉了!」

我聽到後,只覺得血壓開始飆升:「什麼叫做『她就跑掉了』?你是說你們不知道她目前在那裡?那是多久之前的事情?她的腳踏車還在那裡嗎?」

「她是十分鐘之前離開的」安親班的老師聽到我的聲音後也開始緊張了「我猜她是去妳的幼稚園找妳或回家去,所以打電話通知妳一聲。」
「妳不可以用猜的」我幾乎要尖叫了「我家上鎖,她知道她回不了家。活動中心離我上班的地方走路不用五分鐘,我到目前沒看到她的蹤影,代表她沒有來找我。她才八歲大,你們怎麼放著她離開這麼久才通知我?你們有沒有人跟著追出去找她?十分鐘的時間都可以騎出社區了,我現在就開始找她!」

「雅媽,我想她是去找妳啦」這個安親班老師還是搞不清楚狀況的說「她很大了,會注意自己的安全啦…喂…妳說什麼?」

「大個頭啦!」我用這句他聽不懂的中文結束對話。衝去上司辦公室報備,就丟下工作團隊找小孩去了。

我想去找妳,可是我怕妳會生氣…

我住的社區,只有一條環繞社區的馬路,社區內部大部份的地方車子不能通行,所以我們都是騎腳踏車代步。安親班、幼稚園、小學、地方活動中心、公園、圖書館都在社區內部。我家老大每天自己從家裡騎腳踏車到學校,或是騎腳踏車到安親班。放學到安親班的路上還可以路過我的幼稚園跟我打招呼。

安親班老師對於小雅「會注意自己的安全」的說法,某種程度是對的。但她在氣頭上,而且還是個很小的孩子,還是沒有道理讓她頂著攝氏四十度的高溫,踩著腳踏車在社區裡亂逛!

我心急如焚,先繞回家確定她沒有在家,接著騎往活動中心,看看是否可以在路上找到她。最後,在離活動中心不遠的住宅草地上找到她,她跟安親班的老師坐在一起,看來他們比我早找到她!

我先把小雅摟在懷裡,她馬上就哭了。我問她說跟朋友起了衝突,怎麼不來找我,在路上亂晃,大家都會很擔心。

她看看我,哭著跟我說:「我想去找妳,可是我怕妳會生氣,所以我不敢去…」

聽到她這樣說,我覺得我的心碎掉,換我想哭了,原來我在小孩眼裡是這麼嚴厲的媽媽!?真是傻孩子,做媽的永遠陪著你啊!然而這不是我處理自己情緒的時候,我裝著吃驚的樣子跟她說:「我那裡會生氣?妳什麼時候需要媽媽,媽媽就會在妳身旁。」

學著處理情緒

「我們正談到她很生氣時可以怎麼做」安親班的年輕女老師跟我說「我問她是不是有可能來請我們處理,或告訴我們她需要獨處一下…」

「可是我很生氣時沒辦法講話,就只想離開」小雅解釋說。躲在媽媽的懷裡,看起來心情有好一點。

「那妳可以很簡短的跟他們說『出去』或『媽媽』嗎?代表妳要獨處或來找我?」我試著以我對小雅的理解做建議

「我很生氣時沒辦法說話」小雅點了點頭,又搖了搖頭

「那寫紙條或用手指頭寫在我的手心上?」安親班老師又提了一個方式「如果真的不行,就找到我們看得到的地方待著?或是妳真的受不了,妳就直接去找媽媽,再請媽媽打電話給我們?」

這下小雅終於點頭了。

我看小雅冷靜了下來,把她交給安親班老師繼續對談,我回幼稚園上班。

這位年輕的安親班老師,十天後離職。新來的安親班老師來了不到一個月,小雅就跟她起了大衝突,這次,她跑來找我…。

當天晚上,安親班班導打電話來找我:「雅媽,我要跟您解釋一下上次在活動中心小雅跟那個同學起的衝突是這樣的…」

「怎麼起衝突的並不重要」我打斷她的話「小孩之間那裡有不起衝突的,我也相信你們會好好處理單一事件。我關心的是她怎麼處理她的問題跟情緒」

「很好」班導說「我想邀請妳跟雅爸做單獨家長會來談談小雅最近的狀況,而且我堅持你們要同時出席!我們這裡班上的老師們也會全部出席!」

對安親班能有多少期待?

一個星期後,我跟雅爸出席了安親班的家長會,我們兩個家長,他們帶班一共三個老師。一開始,班導要我們先談一下我們對於小雅兩年來在安親班以及在學校的狀況,除了班導,其他兩個都是新老師,所以我也大概談了一下小雅的個性跟處理事情的方式。

「以我這兩年來對於小雅的觀察,我知道她是個對於人事物變動比較敏感的小孩。」班導倒是一開始就切入正題「從她聽到她喜歡的安親班老師要離開之後,情緒就比較不穩。你們的加入也是,給她很多不確定感,所以她就變得很敏感。等到她跟你們建立起互信跟溝通方式後就會好很多。」班導對著新老師們說。

我聽到這裡,非常的吃驚!

我一直覺得安親班就是個 babysitter ,是個介於學校與家庭之間的中介站,是因為父母還得上班,所以不得不做的一個安排。安親班的老師也幾乎都不是正規教師出身,很多還是服完兵役後,由國家安排做一年社會服務時來到安親班的20歲年輕女孩。這裡的安親班甚至連回家功課都不處理(他們認定那是父母的工作,他們不代勞),我從來不覺得可以對他們有太多要求。而關注、處理小孩社交情緒問題這種高難度的專業問題,就更不在我的想像之內了!

「我們有注意到小雅這幾年雖然成長不少,但面對人際關係上,她多半用躲避、不面對的方式處理。」安親班班導繼續說「我跟老師們談過,打算今年替她做個方案。我們希望她能在人群中進出自如:她想加入團體時就可以自在的加入,她想離開時可以自在的離開。而不是逃跑或閃避。」

「我們第一步做的是加強她在團體裡的存在感和參與度」一個新的老師接話說「像前幾天小學三年級的小孩們有紛爭,而在事發當時小雅選擇離開。事後我找三年級小孩對談時,特別也找了小雅。有小孩跟我說,可是小雅中途就離開了。我說,對,但她還是三年級的一份子,而且事發當時她也在場,也看到了整個事情的經過,所以她的意見跟想法對我們理解事情的全面性是很重要而且很有幫助的!」

「會不會是她天兵,不很清楚周遭發生了什麼事,所以不知道怎麼跟其他小孩爭下去?」我以我對她的理解做猜想

而出乎我意料之外的,三個老師一起搖頭「相信我,她精明得很,她很清楚發生了什麼事,很清楚誰對誰錯,但她沒辦法面對衝突跟其他小孩高漲的情緒,也不喜歡吵架。所以,雖然有滿肚子要說的話,但躲到旁邊避開紛爭對她比較省事。」那位新老師繼續說「我找三年級小孩對話的那天,小雅一開口,大家才發現原來她把事情看得很透徹,而且有很好的解決辦法。」

接下來班導跟我們解釋了今年的計劃,以及希望我們配合的事項。之後,兩邊都心滿意足的離開會議室。

養小孩,絕對不只是父母的事情!

上個星期,中午放學要到安親班路上的小雅跑到我的幼稚園,跟我說她很累,是不是可以提早一個鐘頭從安親班離開先回家。我摸了摸她的頭,跟她說沒有問題,先去吃飯比較重要。

接著我打電話給安親班,告訴班導我同意小雅可以提早回家:「但我想她只是需要我告訴她她可以這樣做,而不是她真的想回家。所以如果她跟你們提起時…」

「我們不要跟她說:『妳說什麼?怎麼可以提早回去』,而是要跟她說:『如果妳真的撐不下去當然沒有問題,但我們下午的活動很好玩喔…』」班導接著我的話說,然後我們兩個都笑了!

我覺得小雅真的很幸運也很幸福,除了她的父母,還有很多願意瞭解她、專心陪伴她的大人。身為母親,我只能說,養小孩絕對不只是父母的事情,還需要社會很多人和資源的幫助!

我開始覺得,明年的暑假,我可能有機會不再神經兮兮,而是可以神清氣爽的放暑假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inniei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