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點四十五分,已經再試了半個鐘頭的我,又開始嘔吐。一旁的護士還是一直的加油打氣、醫生則是一副看起來比我還疲累的樣子。
一陣陣痛過後,醫生再次內診,頭轉向我,搖了搖頭。我看著醫生的表情,心一橫,開口跟醫生說:「我們進手術房吧。我受夠了!」
醫生點點頭,跟我說他要去準備手術房及開刀的事便離開。護士灰頭土臉的,一邊跟著老溫幫我擦拭黏在頭髮的嘔吐物(怪了,我整天沒吃,還可以吐出東西來)、一邊餵我鹽水及打抗生素,一邊用著憐憫的眼光看著我,遞了張手術同意書給我。老溫接手過去,在一旁唸同意書的英文給我聽,什麼藥物過敏、休克、嘔吐、頭暈…一卡車手術可能有的後遺症,我聽得不耐煩,搶回同意書,草草簽了名。
- Apr 23 Sun 2006 20:25
以色列生產記(下)
- Apr 12 Wed 2006 04:10
以色列生產記(中)
吃完晚餐,時鐘指向十點。我打量了一下病房,這是個三人房,我移入後,已經客滿,連張多的椅子都不沒有。陣痛有一陣、沒一陣的,護士來做了內診,告訴我們還有得等的。
「你去Doron 家過夜吧。」我對著坐在床角的老溫說。Doron 是他的好朋友,住在離醫院車程三分鐘的地方。
「這樣好嗎?」老溫聽到後有些吃驚的回答我
- Apr 08 Sat 2006 21:58
以色列生產記(上)
星期六的晚上,照例要去婆婆家吃晚餐。
「我們再十分鐘出門喔」習慣出門前洗澡的老溫從浴室探頭出來喊著。他知道每個星期的這個時候,我通常都在跟台灣的家人及朋友在Msn messenger 上「熱烈交談」。
「妳什麼時候要生?」朋友甲在線上問著
- Apr 04 Tue 2006 21:56
奶嘴、擁抱與時間表(下)
這些話在台灣其實再平常不過,那一個當媽的不曾被長輩問過差不多的話、給過差不多的建議?然而,我在聽完母親大人的話之後,卻有一股怒氣忍不住的從心底的往上冒,十分壞脾氣的想要掛她電話。
古語說:「入鄉隨俗」。我沒有打算要在以色列養出擁有「中國文化美德」的小孩,生了孩子之後,自然是看完、聽完書上/鄰居/男方親友/同事/朋友的意見後,以我覺得合理正確的方式教養。
- Apr 03 Mon 2006 01:31
奶嘴、擁抱與時間表(上)
開玩笑,我嫁到以色列,打算在這裡養育小孩,自然得花時間搞清楚這裡的小孩是怎麼被養大的。再說在這裡沒媽媽可以依靠,我可不想把小孩抱回家的第一天就因為不知所措而坐在床上哭。
而說真的,幼稚園的經驗對我真的幫助極大。
- Mar 16 Thu 2006 19:21
猶太婆婆看嬰記(下)
自從長大成人,步入三十,周遭朋友一個個結婚後,有關婆媳糾紛/爭吵/相互埋怨等故事早就己經聽到耳朵生繭。雖然大家生活在二十一世紀的現代社會,但「惡婆婆及壞媳婦」的各類傳奇故事卻延續古今,從來沒有停止上演過。所以自認為是新女性的我,雖然主張「愛情是兩個人的事」,但也早就覺悟到:除非兩個人無親無靠、遠走高飛,不然,「婚姻一定兩個家庭(族)的事」。
跟老溫認識相戀十天後,兩人兩地分隔了一年半(我在台,他在以),其間除了兩人 email、webcam 不斷,當時婆婆也十分努力的「幫兒子追女朋友」(註二)。不僅是三步五十的跟我聯絡、話家常,甚至連我的生日,她也不忘千里迢迢的從以色列寄禮物給我。後來在跟老溫決定我們的「巢」要築在那裡時,我跟婆婆從通信中建立起來的友誼,是促成我強力堅持要在以色列開始新生活的原因之一。
來到以色列之後,婆婆對我的照顧更是無所不至。語言學校的作業,她幫我檢查更正、帶著我認識以色列的風土人情、老溫去軍隊的那個月(註三),每天打電話關心我的生活起居、每個星期五晚上的家庭聚會日,當我因為大家用希伯來文討論得興高采烈而益發無聊時,她會體貼的坐到我身旁用英文跟我聊天。
- Mar 13 Mon 2006 20:29
猶太婆婆看嬰記(上)
晚上跟老公提到醫院打電話來要我星期二去做產後檢查。
老公拿起手機查了一下他的行事曆「可是,那天我要去北部出差」他有些沮喪說道。「嗯,沒關係啦,我自己去就好。」我答道「可是,醫生…」他還沒說完我就打斷他的話「沒關係啦,總要給他機會練英文,給我機會練希伯來文啊」我知道他在擔心我跟我的俄羅斯醫生會溝通不良。
「那,我是不是找我媽來做 babysitter?」 他又想了一下問道「喔…這個嘛…」這下換我遲疑了。
- Mar 10 Fri 2006 19:55
準爸爸
認識我老公溫伯格(以下簡稱老溫)之後,常被他嘲笑我習於做「事前萬全準備」的癖好。 像是為了跟他去爬玉山,我特別去買了登山鞋、透氣防水的登山衣褲及外套、保溫杯。當時跟他認識不久,他看到我這樣的「深思熟慮」,覺得又感動,又好笑。「妳知道嗎?我當年在尼泊爾爬了一個月的山,都只穿著拖鞋,揹著少少的糧食、喝溪水…那裡的每座山都比玉山高呢。」老溫跟我說。直到我們跟著台大EMBA班的登山隊(大家的登山配備比起我自然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和兩名嚮導(他到現在還是不瞭解爬玉山那種那麼「安全」的山,為什麼需要嚮導)上了玉山,他才恍然發現我有的這種「癖好」其實是種「台灣文化」。
從此之後,每次我在事前/旅行前/出門前/換工作前/的各種對他而言「過於充份」的準備,都會被他拿來嘲笑一番。「我們以色列人都是『船到橋頭自然直』,誰有在做事前計劃啊?」他總是開玩笑的說。
像是以色列的軍隊,在中東戰爭中屢戰屢勝,許多國家都認為以色列有十分訓練良好的軍隊。但在老溫的眼裡,以色列之所以在中東戰爭中獲勝,原因只有兩個:一個是對方軍隊訓練不良,另一個,則是因為以色列人習慣於混亂沒秩序的狀況~ 而戰爭,恰好就是那樣的混亂沒秩序。